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电网升级需求叠加的背景下,德国工业分销巨头克勒克纳(Klöckner & Co)近日宣布,再次追加对美国电工钢业务的投资。该公司位于美国中西部新建的“生产+服务中心”工厂已进入设备调试尾声,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全面投产。该工厂将主打冷轧取向电工钢的纵剪、横切及变压器铁心制造,年加工能力初步设定为12万吨,未来两年可扩展至20万吨,以满足北美地区对高效能变压器的“井喷式”需求。
变压器荒:美国电网的“卡脖子”环节
美国能源部(DOE)今年6月发布的《电网可靠性年度评估》首次给出量化缺口:到2030年,全美需要新增或替换配电变压器约30万台,而2024年美国本土取向硅钢有效产能不足28万吨,仅能满足45%的需求。缺口背后,是平均服役38年的高压设备、持续攀升的新能源并网需求,以及疫情后进口取向钢动辄40—52周的交货期。
“公用事业公司最怕两件事:飓风季和变压器到货延期。”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NERC)高级顾问玛丽亚·罗萨里奥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过去两年,极端天气导致的大规模停电中,75%与变压器故障或备件短缺有关。”
铁心本土化:政策东风与窗口期
2024年12月,美国能源部正式把“配电变压器铁心”列入《国防生产法》优先补贴清单,给予本土新建或扩建项目最高30%投资税抵免;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正在审议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取向钢征收反倾销关税。两项政策叠加,使得“在美国做铁心”的成本劣势迅速缩小。
“我们测算过,有了IRA补贴,加上运输周期缩短,在美国本土剪切并叠片铁心,综合成本只比进口高6%—8%,但交货期从12周降到4周,这对项目融资是颠覆性的。”克勒克纳北美区总裁比尔·桑德森(Bill Sanderson)说。
新工厂规模布局
新工厂占地42英亩,总投资2.4亿美元,分两期建设:一期:12万吨取向钢精整、纵剪、横切,今年三季度投产;二期:追加8万吨取向钢和3万吨非取向钢(NO)加工线,2026年一季度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到20万吨/年。
工厂内部预留了四条德国Georg的分布式激光焊机工位,可一步完成“步进搭接铁心(Step-Lap Core)”批量制造——这是目前北美少数几家工厂才具备的技术,可将变压器空载损耗再降3%—5%。
“我们采用欧洲EN 10342标准,但兼容ASTM A876和IEEE C57,客户订购时只需在系统里勾选。”技术总监延斯·穆勒表示:从客户上传图纸到自动生成激光切割路径,全程不到15分钟。
锁定上游:母卷到美国“二次冷轧”
据悉,克勒克纳已与JFE、新日铁、浦项签订5—7年长期锁价合同,每年锁定取向钢母卷18万吨;同时,该公司正与一家美国中西部钢厂谈判,建设年产能10万吨的二次冷轧机组,目标2027年投产,届时美国本土取向钢自给率可再提升12个百分点。
“我们不想只做贸易商,而是成为北美电网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克霍夫透露,克勒克纳已与美国最大公用事业公司之一杜克能源签署五年战略供货协议,为其太阳能+储能项目提供定制化铁心。而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特斯拉新建的储能超级工厂也已订购克勒克纳的铁心产品,用于下一代4680电池配套的储能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