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林鲲邢献然等工作:非晶态Fe-Y-Zr-B合金中的负热膨胀现象-市场分析-市场动态-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分析 » 正文
分享到:

北科大林鲲邢献然等工作:非晶态Fe-Y-Zr-B合金中的负热膨胀现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22  浏览次数:2283
负热膨胀是一种罕见却极具应用价值的物理现象,指材料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体积收缩,可有效补偿常规材料的正热膨胀,解决器件因温度波动产生的形变、失效问题,广泛应用于量子科技、航空航天、能源转化等关键领域。此前,负热膨胀现象主要在晶态材料中被报道,其结构-性能关系已较为明确。非晶态材料因缺乏长程周期性晶格、结构高度无序,不具备负热膨胀所需的结构要素,因此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非晶态固体是正膨胀。近日,北京科技大学固体化学研究所团队与合作者在非晶态固体中发现了负热膨胀这一反常现象,在200-375K温度范围内,a-FYZB表现出本征负热膨胀行为,平均线膨胀系数达-6.7 ppm/K,且在晶化温度(TX)以下经过100次热循环,其负热膨胀行为仍完全可逆。相关研究成果以“Emergent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in Amorphous Fe-Y-Zr-B Alloys”为题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

研究人员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全散射实验,计算出本征体积膨胀系数与膨胀仪结果高度吻合,证实该负热膨胀源于非晶结构本身,而非外部因素干扰。为揭示负热膨胀的原子级起源,团队结合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X射线对分布函数(X-PDF)等技术,发现局域Fe-Fe原子对之间呈现强热收缩以及局域热膨胀的显著异质性。进一步结合磁性与局域结构分析,提出了非晶合金中“局域结构-磁相互作用-热弛豫”导致负热膨胀的全新物理机制。作为一类全新的负热膨胀材料体系,非晶合金中的负热膨胀机制不仅突破了传统晶体材料的长程有序结构框架,其行为还可能受到冷却速率、元素配比、能垒等多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复杂机制仍有待深入探索和系统理解。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市场动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市场动态
推荐市场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