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国人饭碗危机背后:你可能不知的光伏真相(2)-国内市场要闻-市场新闻-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新闻 » 国内市场要闻 » 正文

40万国人饭碗危机背后:你可能不知的光伏真相(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7  来源:腾讯财经  浏览次数:2467
分享到:
核心提示:40万国人饭碗危机背后:你可能不知的光伏真相

误区背后是光伏生产大国为光伏消费大国做嫁衣

一方面,中国的光伏产业为外国带来了环保发电、上游产业发展等诸多福利

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约合1665亿元人民币)的光伏产品,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占中欧贸易总额的7%左右。足以证明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流向。不过,欧盟的反倾销可能只是起到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在此之前,美国也有类似措施,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国内的光伏产品产能早就过剩,许多企业在两三年前就开始举步维艰。而在今年320日,中国昔日的光伏标杆企业——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

欧盟内部非常多的人反对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限制。这是因为,中国光伏产品价格极低。原本购置光伏设备开销很大,导致光伏发电的成本几乎完爆火电、水电、风电等其它发电方式。在中国的低价产品横行下,许多家庭、单位反而更用得起光伏设备。更主要的原因是,尽管下游产业受到冲击,上游产业却受益颇多,中国机电商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额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此外,几年来,中国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元的光伏生产设备。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是一个道理,用低人力成本、环境来补贴世界。而许多业内专家就指出,中国的光伏产品便宜是没算环境等隐形成本,另外很多质量并不过关。

另一方面,提供了环境和人力成本的中国,光伏发电却并未在国内推广开来。

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很小,和巨大的光伏产品产量完全不成比

反观中国,尽管国家推行了好几年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但是效果并不好。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的统计,太阳能发电在中国整个能源结构中依然微不足道,据统计,2012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仅为35亿千瓦时,仅占全国发电量的0.07%

冰火两重天溯源:畸形的产业发展推手

政策过分扶持行业:骗钱的空壳公司也来了,产业一片乱象

和节能减排有关的光伏产业,一度被视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从十多年前开始就受到各种扶持。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产业老大无锡尚德为例:它在2001年成立,属于中国最早的一批光伏企业,而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当地政府包括资金在内的鼎力支持。甚至在后来,企业上市事宜被股东阻挠时还出来干预。究其原因,能源分析师韩晓平认为,大家觉得光伏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上我们的这个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太多的技术,更多的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同时还有一些是高污染的、高能耗的,这些产业在国外不做,转移到中国来。而地方通过这个事情能够更多地圈一个地、搞一个开发区,能够发展自己的经济、能够增加GDP、增加它的税收。各地政府对光伏这样的高科技一时间趋之若鹜,提供土地、资金、税收等全方位支持,都认为能够成为地方GDP增长的门票。据说最多的时候,全国各地有100多个光伏产业园。更高一级的政府也重视光伏,四万亿计划就有它。结果看到有好处,对光伏没有了解的人们也蜂拥而至,业内人士就说,前几年,太阳能企业把材料往上一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朝阳产业,名头很响,哪怕是很小的一个企业,都有可能在创业板上市。更有甚者,就是为了骗钱、圈钱而来。

等到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就为时已晚。如果上游企业的设备半年不用,差不多就成废铁了。这是这些企业宁可亏本也不停产的一大原因。结果是,国外的消费者享受到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当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并非没扶持、培育消费市场,只是不恰当,多数新建大发电项目,刺激GDP

在现阶段的技术下,光伏发电的成本很高,高昂的技术设备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因此在以德国为首的光伏发电搞得风生水起的国家,补贴都不可缺少。充分调动积极性。

 
关键词: 中国光伏
 
[ 市场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市场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