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4 07:42
源侧低惯量、低短路比特征突出,安全稳定支撑能力不断被削弱,荷侧动态特性越来越复杂,网侧交直流、多直流间耦合更加紧密,电力系统受扰后的稳定特性由传统机电模式主导向机电-电磁多模式耦合交互影响演化。为了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抗扰水平,保障电网安全高效运行,不仅要充分发挥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和负荷参与灵活互动的能力,而且要构建规模化电力电子设备广域协调控制系统。
二是大电网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枢纽平台的主体作用不变,但对其优化配置的灵活、高效能力要求将极大提高。我国能源资源自然禀赋和消费需求空间分布特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