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会见特变电工等19家企业 中印企业在上海签220亿美元大单-国内市场要闻-市场新闻-变压器市场网
|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变压器市场网!平台已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印度、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区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新闻 » 国内市场要闻 » 正文

莫迪会见特变电工等19家企业 中印企业在上海签220亿美元大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18  来源:北青网  浏览次数:2583
分享到:
核心提示:莫迪会见特变电工等19家企业 中印企业在上海签220亿美元大单
 印度总理莫迪16日与中国金融中心上海“满满”接触7小时。这7小时的“经济时间”,以与中国大型企业CEO见面开始,与在华印度人的会面结束,完成他在中国的所有预定访问行程。在这最后一站,他见证了中印企业签署总金额高达22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在沪期间,莫迪为复旦大学新成立的“甘地和印度研究中心”揭幕。

相关新闻:中印两国签署24合作文件 特变电工等8家企业抢占先机(名单)

与绝大多数国家政要带着显著经济色彩到访上海一样,经贸是莫迪此番“上海之旅”的重头戏。其间,无论是出席中印经贸论坛、上海为其举行的欢迎仪式,还是与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的会面,他均传达出印度希望继续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密切同中方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内的合作,印度欢迎中国企业家加大对印投资。

在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印度驻华大使馆合作举办的“中国-印度经贸论坛”上,中印企业签署了20多项合作协议,总金额高达220亿美元,合作内容涉及能源、贸易、金融与工业园区等领域。

莫迪在发表主旨演讲时,呼吁更多中国企业加大投资印度,印度正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制定更宽松的政策,努力让中国企业家“便利、舒适”地在印度开展商务活动。

目前,在中国的印度人约4.5万,上海是在华印度人较为集中的城市,他们主要分布在投资产业、跨国公司、餐饮业、高校等领域。印度人十分重视上海,对上海也颇为熟悉。因此,莫迪选择在此举办“老乡会”,与他们进行面对面对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赵干城则认为,这是莫迪借鉴去年访美时,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演说受到成千上万印裔美国人欢迎的经验。

 互动 莫迪会见了哪些中方企业家?

昨天,印度总理莫迪在访华最后一站上海参加了中国企业家圆桌会论坛。据印度媒体报道,他在这里会见了20多名中国企业家,其中有19名来自内地。包括马云、梁稳根、王健林、黎瑞刚等。

就这19名内地企业家所在领域来看,既有小米、阿里巴巴、华为等科技企业,也有中影集团和上海东方传媒等文化企业,其余大部分为重工业、制造业企业。

莫迪称,我来此是想跟大家说印度制造的问题,他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印度制造,“这个世纪是亚洲世纪,相信你们肯定能感受到印度正在发生的变化,我建议你们去印度当地感受一下。我确认我将对你们每个人进行关注。”

据透露,马云在会上第一个发言。在会上,三一重工CEO梁稳根对莫迪说,我们对印度的劳动力和国内巨大市场有很大期待。小米总裁林斌说,我们全力支持印度制造,除此之外,我们企业在印度未来也有相应计划。

会议结束后,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况下,莫迪临时拉住马云,私聊了很久。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卡斯˙史瓦鲁普随后在推特上写道:马云对莫迪说,我们对印度制造,特别是印度的数字技术充满期待。

这其实已经不是马云第一次与莫迪会见。3月底,莫迪同马云在新德里曾举行会谈。马云当时前往印度希望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电商。他表示,阿里巴巴将投资印度,并将与印度科技企业合作。当时,莫迪还在自己的推特上写道,与马云的会谈非常高兴。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张新

哈尔滨电气集团 邹磊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 晏志勇

中国中钢集团徐思伟

小米林斌

三一重工梁稳根

万达集团王健林

北汽福田王金玉


中国电影集团喇培康

华为孙亚芳

东方-电气集团斯泽夫

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怀进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张焰

宝钢集团徐乐江

阿里巴巴马云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高纪凡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存辉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虹

上海东方传媒黎瑞刚

连线

“在中国不做麻烦的事儿,也就没有麻烦”

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上麦赫诺˙帕斯塔卡亚的时候,他正在上海参加印度总理莫迪出席的印度“同乡会”。

“感觉很好!”提起这场印度在华各界侨民招待会,麦赫诺˙帕斯塔卡亚说。

1991年,他从印度孟买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印度餐馆员工,至今已有24年。其间,他娶了一名中国妻子,还在国贸开设了自己第一家印度餐馆,并且连开了两家分店。“中国对外国企业还是挺关照的。”他和夫人郑小文都这么说。

北青报:你是怎么来北京开餐馆的?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我从饭店管理学校毕业后,在印度做餐饮生意失败了,那时候很多印度人选择去中东。我们只是从报纸杂志上了解一些中国的信息,后来我说,我想去中国。

北青报:能不能讲讲您来中国之后的故事?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我1991年来中国,到1997年娶了一位中国妻子。1998年,我和我的妻子在北京国贸大厦开了第一家我们的餐馆—泰姬楼餐厅,然后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在丽都和机场附近开了另外两家分店。

北青报:在中国做生意近20年,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挺好的,没有什么麻烦。其实我的感受是“你不做麻烦的事儿,也就没有麻烦”。唯一的麻烦就是语言,我作为老板,说汉语没问题,但读写能力稍差点。

北青报:这些年,您看到中国有哪些变化?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最大的感受是上世纪90年代不堵车,现在堵车了。哈!但是中国变化真的很大,比如以前餐厅做饭用的那些东西,以前买不到,现在都能买到了。现在就是你想买什么,都能买到。

北青报:你觉得中国人能接受印度美食吗?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给你举个例子吧,我1998年开餐厅的时候,顾客以印度人、印度旅行团为主,中国顾客只占10%至15%,现在超过50%,而且现在来我们餐厅品尝印度美食的都是35岁以下的中国人。

北青报:“中国制造”在印度受欢迎吗?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中国制造留给印度的印象是“很便宜”。在印度,手机领域的中国品牌“小米”和家电品牌的“海尔”最让人印象深刻。

北青报:您觉得中印两国关系怎样?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之前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交流还是比较少,但是近来,中印两国高层的交流多了起来,这其实也增进了两国民间经济、旅游交往。之后,只会越来越好。本组文/本报记者 赵萌


 
关键词: 特变电工 莫迪
 
[ 市场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市场新闻
点击排行